目前環繞著地球運作中的全球導航系統衛星(Global Navigation System Satellite, GNSS)共有1.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(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, GPS),具有32顆人造衛星分散在6個軌道面。軌道高度約20,200公里,可涵蓋全球大部分地區。2.俄國規劃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(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, GLONASS),具有31顆人造衛星分散在3個軌道面。軌道高度約19,100公里,彌補了GPS在高緯度的涵蓋率不佳的缺點。3.中國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(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, BDS),是以5顆地球同步衛星與30顆中軌道衛星組成,主要目的在於提高亞太地區的涵蓋率。另外,還有法國的DORIS系統、印度的NAVIC系統跟積極發展中的還 有歐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統(Galileo)和日本的準天頂衛星系統(QZSS)。
而當GNSS衛星訊號傳至地面接收站時,雖然假設無線電波是以光速傳播,但由於經過地球電離層而使訊號發生延遲現象。而這個延遲 現象又與路徑上的電子濃度有關,因此當訊號接收器收到來自定位系統衛星的訊號後,可以配合衛星位置等資料計算出訊號路徑在傳播的 過程中改變的情形,進而得知路徑上的電子濃度。由於接收器收到訊號時,只能瞭解訊號最終的變化結果,因此得到的電子濃度亦是路徑 上電子濃度的總和量,稱之為射線全電子含量(Slant Total Electron Content, STEC)。最後,再藉由程式轉換成垂直地面的含量 並投影至適切的位置,就稱為垂直全電子含量(Vertical TEC)。
全電子含量表示的是單位面積上所含有電子濃度,也就是一個底面積為1平方公尺,高度為無限高的柱體中所含有的電子總數。為了簡化 單位符號,以全電子含量單位TECU(Total Electron Content Unit)表示,1個全電子含量單位(TECU)即為每平方公尺上有1016個電 子存在。嚴格說來,所推演得到的全電子含量,其實只有包含地表到定位系統衛星軌道高度之間的空間,但是因為電離層中大多數的電漿粒 子都集中在距離地表200到800公里之間的區域,因此就以量測到的結果表示觀測點上方的全電子含量。
全電子含量觀測示意圖